『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8章 正月十五蒸花糕[1/2页]
每天的晚上,一家人都不出去串门,聚在姥姥的屋里。姥姥和妈妈纺棉花,打算出了正月就和二奶奶家合伙织一机子棉布。两家都没织布机,二月初天还比较冷,织布的人家不多,借织布机容易些。
姥爷和爸爸一边用荫柳条编着篮筐,一边给兄妹仨讲各种通俗易懂的故事,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普及各种知识。
俩人用粗细不同的柳条,编着各种生活用品,挎篮、粪箕子和条筐,大的小的都有。
姥爷的手巧,给悠悠编了个小挎篮,二十公分高,二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长,悠悠挎着正好。
悠悠拿着哥哥的课本装模作样,时不时地向哥哥请教,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姥姥总结为:“我们悠悠开窍早。”
为了尽快的了解这个社会,悠悠对大人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都要整出个家庭社会十万个为什么来了,经常引得老人话说当年。
正月十四,姥姥发了一大块白面,并泡了一捧红枣,开始蒸新馍。悠悠那个高兴,围着姥姥和妈妈打转悠。年后吃的都是年前蒸的剩馍,可把悠悠吃够了。
菜角子干的裂开了口,蒸好了都得用勺子往外挖,放到碗里盛着吃。粘豆包外皮好吃,里面的馅是红小豆和地瓜加红枣煮成的,不过时间长了,就有了一股酸馊味,天天早上吃豆包,悠悠的嘴里得酸一上午。
不过也有好吃的,那就是每天的早上,昊昊和悠悠怕冷,呆在被窝里睡懒觉。姥姥早饭热上一碗丸子,有甜的粘面丸子,也有菜丸子,热透了就端过来,让他俩在被窝里吃。说是小孩饿的快,吃完了再起床。
还有就是豆渣馍。年前用豆腐渣掺上豆面蒸的馒头,里面放了调料,加了咸盐。蒸熟后趁热焐在麦秸堆里,年后就焐成了酱红色,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酱香味。
切成薄片晒干,吃时用年前煮肉剩下的肉汤,加上粉条一起炖,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还是相当好吃的,可惜的是太咸,和咸菜差不多,每天中午炖两碗,一家人从来没吃完过,晚上溜上继续吃。
十四的晚上,二奶奶给送了两块切开的花糕,每块得有碗口大,半尺多高,散发着浓浓的红枣香甜味。
“桂花婆家给蒸的花糕大,让孩子们尝尝,吃个稀罕。”
“二奶奶,闺女就给拿这一次花糕,还得压回去一半,您二老身体又不好,放着多吃顿养养身子,您还想着孩子,他们还小以后什么东西吃不着。”
二奶奶根本不听姥姥的的,把花糕放到了悠悠家的厨房里。
按农村里的讲究,新媳妇十五的花糕得给婆家留一半,十六回去时带着。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人们连元宵是什么都不知道。本地的风俗是早饭吃花糕,寓意五谷杂粮收成高。
花糕里面放上了红枣,整个馍都带着香甜味,吃起来还有种浓浓的枣香味。碗口大的花糕,悠悠自己就吃了一个。
姥姥溜了满满一篦子的花糕,一顿早饭下来,就剩下了两个。
昊昊满足的捧着肚子提建议:“姥姥,咱也在院子里栽颗枣树吧,晒了枣咱也能多蒸几回花糕吃。”
姥姥笑了,“傻孩子,咱差的不是枣,是白面。再说,这院子是队里的,栽啥树得队里说了算。”
吃过早饭,姥姥和妈妈就忙了起来。先准备饺子馅,把辣萝卜、粉条剁碎,将过年特意留下的一块半斤来重的熟肉切成碎丁。
锅里放了两勺油,放入葱姜沫爆香,加进熟肉丁翻炒到肉里出油,将萝卜粉条倒进锅里,加上盐和花椒面拌匀,扁食馅调好了。别看只有半斤肉,闻着却挺香。
油撇子比铜钱大不了多少,中间有个浅浅的窝,两次也舀不出一汤匙油。
姥姥还说这就是大的了,有的人家铜钱中间的孔里插个木棍当油撇子用,根本舀不住油,也就能沥拉点油星。
第18章 正月十五蒸花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