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进不科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1/2页]

    在确定了孤点粒子高度疑似暗物质后。

    徐云和陆朝阳不敢怠慢,立刻赶向了潘院士所在的实验室。

    至于其他项目组成员嘛......

    徐云并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

    这倒不是说徐云多信任他们,而是因为孤点粒子想要复验出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儿。

    假设——假设哈,项目组里真的有人想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以获私利。

    他或者她能做的,也。

    这是一个新物质在被发现后,必然要讨论的一件事。

    也就是......

    荣誉的分配。

    只见徐云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神采,认真的望向了潘院士:

    “老师,相关内容见报的时候,负责人那栏只要写上您和赵院士的名字就行了,我的话.....给个名字蹭点曝光就成。”

    “.......?”

    徐云的这个回答显然有些超乎潘院士和赵政国的预料,这两位华夏量子与粒子领域的。

    即便徐云真的是孤点粒子的发现者,想要以此获得诺奖也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依旧是以上面的几个诺奖得主为例。

    希格斯的贡献是提出了希格斯势和希格斯场,描述了希格斯粒子的耦合作用。

    汤川秀树也计算出了汤川势——这是核力的灵魂。

    更具代表性的则是马丁·佩尔。

    他在发现t子后,直到1995年弗雷德里克·莱因斯计算出了中微子的预期通量,才被共同提名了诺奖。

    也就是孤点粒子肯定是个诺奖级的概念,但徐云的贡献远远达不到单独获奖的高度。

    一个新粒子想要获得诺奖,不是说你发现它就行了,而是要提出更深入的模型或者研究报告。

    理论上来说。

    除非你发现了引力子,否则任何微粒都做不到单靠‘发现’就能获得诺奖。

    而现在的徐云你即便给他合适的设备条件,他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也就是通俗的能力有限。

    如今他的能力就是百人a级别,上头还有千人和院士呢,远远没有达到诺奖的高度。

    作为一个强迫症青年,他其实更期望自己能够靠着真才实学得到那个荣誉。

    就像上辈子写小说一样。

    上辈子徐云的两本作品都卡在了9000均订,其实自己氪金一个黄金盟得到一万多月票获得榜单曝光,估摸着没多久就能冲上万订——这种操作美其名曰运营。

    但徐云并不愿意这样做,他总觉得这些东西有些虚。

    明明没有能力站到那里,却靠着其他方式与其他真神并肩,即便是自己心理也不会怎么舒坦。

    嗯,和万订女装啥的无关。

    怎么说呢......

    矫情往上,风骨未满吧。

    除此以外,徐云的年龄也是个大问题。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叫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得奖的时候才17岁,但他获得的是和平奖——这玩意儿有多水就不需要介绍了。

    物理学奖的最年轻得主叫劳伦斯·布拉格,他得奖的时候和徐云现在的年纪一样,也是25岁。

    但他获奖的时间是在1915年,整整一百零七年之前......

    近30年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低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54.5岁。

    在这种基础上。

    再考虑到徐云本就不上不下的贡献,评审组那边大概率不会让他通过提名。

    至于如果他真的过了审核.....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到时候必然有大量的质疑、抨击扑面而来。

    这是徐云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这对赵政国和潘院士很不公平。

    赵政国如今奔70去了,他一力推动了国家高能物理的建设,97年的时候担任过bes负责人,2008年雪灾的时候毅然婉拒了海对面的高额待遇,回国搞起了粒子科研。

    一身功勋赫赫,却又节俭异常。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时候还穿着一件80块钱的白衬衫,出门只做二等座,手表还是06年一个学生送给他的杂牌表。

    与这份节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政国如今每年把收入的50%拿去做了慈善——他在黔南供养了三所希望小学。

    作为一个不需要爱心人设,也不需要慈善去减税的科学家,赵政国的做法没有一丝一毫炒作的嫌疑。

    潘院士的年龄虽然要年轻一点,量子加密通讯这个方向也极具前景。

    但不久前随着及anton  zeilinger获得了诺奖,在为量子力学证明的同时,也堵上了潘院士获得诺奖的可能——因为anton  zeilinger正是潘院士的导师,二者做的是一个方向的研究。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