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明破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458章 中英经济与中英战争(十八)[1/2页]

    9月15日,英国代表团抵达了西贡。看到舷窗外热带的棕榈树,以及蔚蓝的天空,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潮湿空气,代表团当中的丘吉尔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其他英国代表团成员都知道丘吉尔此行是代表英国国内的强硬派,有些发言必须由丘吉尔来说。但其他代表团成员并没有因为丘吉尔充满了斗志而情绪高涨,相反,英国代表团成员们情绪并不高涨。

    当英国不得不派出代表团的时候,一些事情已经被决定了。英国代表团的目的只是为了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多争取些利益,所谓‘尽可能’也只是相对而已。甚至不需要英国情报机关提供的中国情报,仅仅看看欧洲报纸对中国现状的描述就能了解到,中英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

    中国不仅靠自己的力量支撑了战争,甚至还有余力在中国全面普及自行车这种在欧洲也不能算是便宜的商品。上海、杭州、苏州、江宁、武汉三镇、北平、天津、新的京城郑州,欧洲记者大量前往的中国城市道路上到处都是各种样式的自行车与人力三轮车。

    在欧洲,自行车更多是交通工具。在中国,自行车则成了运输工具,外形上自然非常符合运输功能所需。加强的车体,宽大的后座。以及后轮的车轴外增加的能平放的托板,都可以为运输提供辅助功能。

    有这些附件帮助,不仅中国的三轮车能够运输小山般的货物,自行车也一样。那些中国骑者以令欧洲记者们瞠目结舌的平衡与操纵能力,用自行车驮着大包小包在城市的街道上以及农村通往城市的道路上行驶。以至于刚到中国的欧洲记者们误以为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大量使用自行车。年轻记者们的理由十分充分,如果中国人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他们是如何会掌握这样恐怖的骑车能力

    除了这些日常见到的事物,不少在经济方面有见识的欧洲记者发现,中国政府不仅正在大量建设火电站,火电站使用了在欧美都算是非常先进的轮机发电始就表达了和平的意愿。中英双方在法国人精心准备的会议室内刚坐下,丘吉尔挺身而起,用标准的英国伦敦上等腔调说道:“如果中国想谈判,就必须撤回边境线以内!”

    中国代表怎么可能让丘吉尔这么吵吵,当即喝道:“我们撤回边境线以内,然后让你们昂撒匪帮继续屠杀缅甸人民么?我们本就是应缅甸人民的请求,进入缅甸剿灭昂撒匪帮。现在昂撒匪帮还没被彻底消灭,追求正义与和平的战争还没结束。”

    双方好战的精彩对骂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可是把采访的记者们高兴坏了。这报道一定能调动读者的情绪,大大增加销量。

    这番对骂是如此精彩,经过报纸的报道,还出来一个流传后世的阴间笑话

    “海里的美人鱼是什么肤色?

第458章 中英经济与中英战争(十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